2009年,我在荷兰国立博物馆幸运地遇上过一次维米尔绘画大展,看到了借展自世界多个著名美术馆收藏的维米尔画作,其中也包括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收藏的代表作: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。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为何这幅小画比一张A4纸大不了多少,却有如此惊人的魅力?任何印刷品都难以传递这种现场感受。我后来想,也许和展室里面调整到几近暗室效果的灯光也有关系——站立片刻,就觉画中少女像灵魂一般轻盈地,自黑色背景中浮出;头上那束钴蓝色的发带,光彩夺目。她侧身回眸的凝视,好像也让我看到了画家同时同刻对她的凝视;满目欢愉里,有一丝忧伤,却转瞬即去难以捕捉。斯嘉丽·约翰逊主演电影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这位迷人的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原型是谁,至今也无人真正考据出来。较为人熟知的版本来自于英国女作家特蕾西·雪佛兰(Tracy Chevalier)的小说,之后拍成了电影,由斯嘉丽·约翰逊担任女主角。电影讲述了在维米尔岳母家里做女佣的少女葛利叶,和维米尔之间低徊的爱情故事。在影片最后,葛利叶决定将自己作为模特奉献给维米尔作画,她接受画家为她打上耳洞,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环,将自己凝固成画布上那个永恒的凝视。当然这只是小说和电影的虚构。除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”原型之谜,维米尔的画作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呢?英国艺术家大卫·霍克尼有一本轰动的著作《隐秘的知识: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》,他在书中指出,从文艺复兴以来,西方一些伟大的画作都是借助镜子和透镜,才画得如此生动而精确。霍克尼用《倒牛奶的女工》这幅画作为例证,他认为维米尔将前景里的面包篮、面包等物品处理得特别大,而且虚焦,这是因为画家并非以肉眼观察,而是在描绘透镜带来的效果。霍克尼认为维米尔不但知道光学器材的存在,也借助它们来画画,因为显微镜的发明者凡-列文虎克正是维米尔的邻居,也是他去世后的遗嘱执行人。汉学家卜正民在著作《维米尔的帽子》中甚至大胆猜测,收藏于法兰克福施塔德尔美术馆的维米尔画作《地理学家》,画中俯身研究地图的学者形象,其原型可能就是列文虎克。《倒牛奶的女工》《地理学家》霍克尼作为艺术家,关注的是绘画技术。卜正民作为历史学家,对维米尔画作的细节解读又极为不同。他注意到维米尔画作中经常出现曲面,比如玻璃球体、铜制器皿和珍珠;并且维米尔并非只画了一个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,在其他作品中,一共有八个女子都戴有珍珠耳环。他举例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这幅画中,“那颗珍珠非常之大,表面映出少女的衣领、头巾和左边的窗子,还隐约映出她身边的房间”,也就是维米尔的画室的样子。卜正民指出,地球是一个拥有连续不断平面的球体——经由大航海等带来的发现,即便对于维米尔这种从未离开过小镇的欧洲人,也有着日常且深刻的影响。《戴珍珠项链的年轻女子》画中人物同样佩戴着珍珠耳环《在窗边读信的女子》除了经常出现曲面,维米尔的画中还有很多细节体现着与更广大世界的联系。《在窗边读信的女子》前景桌上有一个摆了一堆水果的瓷盘,很明显,这是一个中国青花大盘。在维米尔时代,青花瓷会出现在一个普通荷兰人的家中吗?卜正民书中讲述了中国瓷器到达荷兰的时间线:16世纪末,中国瓷器最早进入荷兰时,还属奢侈宝物,大多进入王室贵族手中;到了维米尔时期的17世纪中叶,随着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远航贸易扩张,中国瓷器开始在欧洲市场数量与日俱增,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荷兰几乎家家户户都以中国瓷器为装饰,就像绘画一样,成为一种身份的时髦和象征。维米尔在画中对于器物、织物、地图、地球仪等日常之物的特殊的专注,让它们成为了画家连接身外广阔世界的美妙入口,也让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画作。(本期节目录制于2022年3月)| 本档播客由三联中读APP出品 |编辑/王卉,音频剪辑/译丹你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收听这档节目:三联中读APP | 小宇宙 | 苹果播客我们还有这些播客:Talk三联 | 中场时间 | 苗师傅·天真与经验 | 岁时茶山记 | 项飙·你好陌生人 | 孩子,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| “三联·大案追踪”有声剧关于三联中读:App / 三联中读 | 官网 /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/ 三联中读 | 微博 / @三联中读 | 小红书 / 三联中读商务合作:
[email protected]